每个月工资条里的“公积金”扣款,到底是怎么算的?什么时候会调整?一年调一次吗?据悉,公积金的基数调整,一般是每年一次,时间点通常集中在7月份。为什么是7月?因为这跟咱们国家的财年周期有关,很多城市会选择在7月1日起,对新一年度(通常是当年7月到次年6月)的公积金缴存基数进行调整。
比如,2024年的调整周期就是从2024年7月1日到2025年6月30日。上海、广州、杭州等大城市基本上都遵循这个节奏。不过,也有些地方会稍微灵活点,比如杭州在2024年4月就发了调整通知,但执行时间依然是7月起。
当然,具体时间还是得看你所在城市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规定。有的地方可能会提前或推迟一两个月,比如南昌在2024年6月就发布了调整通知,但执行还是从7月开始。所以,想知道确切时间,记得关注当地公积金中心的官网或微信公众号,通知一般会提前发布。
基数怎么算,跟工资有啥关系?
公积金基数,说白了就是你每个月交公积金的“参考工资”。这个基数不是随便定的,通常是根据你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资来算的。比如,2024年的基数调整,基本上会参考你2023年全年的平均工资。广州就明确规定,2024年度的缴存基数是职工2023年的月平均工资。
基数调整直接影响你每个月交多少公积金,也关系到你未来能贷多少款。公积金缴存额越高,账户里的钱就越多,买房时能贷的额度也越高。比如,武汉的公积金贷款政策就明确,贷款额度跟你的缴存基数和年限直接相关。反过来,如果基数太低,可能贷款额度就不够用,买房压力会更大。
另外,单位和个人的缴存比例也很关键。一般来说,比例在5%-12%之间,具体多少由公司和当地政策决定。有的公司会给员工定高点比例,比如12%,这可是实打实的福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