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夕节是古代的妇女节 七夕节起源于哪个朝代

时间:2022-08-04 11:40:06 来源:腾讯

七夕节由星宿崇拜演化而来,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,因拜祭“七姐”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,故名“七夕”,据悉七夕节其实是古代的妇女节,这是真的吗?七夕节是起源于在哪一个朝代呢?和小编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吧。

七夕节是古代的妇女节

七夕节是古代的情人节?我更愿称之为古代的妇女节。

国之大事,在祀与戎。所谓的祭祀,指的就是各种各样的祭祀、典礼。古人好“礼”,但不管是祭天、祭祖、祈雨、求平安,男性是永恒的主角,除了七夕这一天。

只有在这一天的“乞巧”仪式上,女子会走到前台,大大方方向上天祈祷:想要变得更巧更能,想要得到更多更好,想要走得更高更远!

如果仅仅把七夕当成女子祈求爱情的节日,真是遮蔽了它隐藏在历史尘烟中的大浪漫。

这一天,出去玩儿

七月初七,一弯新月升上柳梢头时,闺阁女儿们会沐浴净身、精心打扮,在庭院中摆好香案、陈列瓜果,仰望着繁星闪烁,向织女焚香祭拜、虔诚祷告。

女子们还会手执五色丝线和七孔针,借助朦胧月光,穿针引线,能将线快速全部穿过针孔的女性称为“得巧”。妇女们还可以在月下相聚嬉戏,甚至于“忘寐达曙”,游戏到天亮。

这对“大门不出、二门不迈”的古代女子,是极为难得的放松。一年三百六十五天,三百六十四天做配角,也只有一天能挥洒肆意做自己。

“我宫里一共有三百二十六块砖石,而这些砖石,我都抚摸过无数遍了!”《甄嬛传》里的名场面“敬妃数砖”,说得是寂寞深宫冷的凄凉处境。

不光民间女子,七夕也是嫔妃宫女难得的喧闹时光。在这一天,宫中会用锦缎搭设高高的彩楼,摆上瓜果酒肉,嫔妃宫女们在此穿针乞巧、歌舞玩乐,“动清商之曲,宴乐达旦”,狂欢宴饮一整夜。

古代男人们拥有广阔的世界,留给妇女的就是一把剪刀、一部织机、一块锦缎之类的小玩意儿。但就这些东西,她们也玩出了花样。

宋代笔记小说《致虚杂俎》中记载了唐代宰相元载爱姬薛瑶英和婢女不以蛛网、彩楼和银针等寻常物件乞巧,而是别出心裁地剪出连理花千余朵散于庭中,随风纷飞,如五色云霞。

女人心思的浪漫和奇巧,尽在其中。

不管是命贱如草芥的民间女子,还是一辈子被困在深宫的后妃宫女,一年中只有这一天,能够短暂脱离出日常生活、享受着同性小团体的私密空间,作为节日绝对的主角。

将七夕看作是中国古代的“妇女节”,名副其实。

手不巧,没法活

七夕节起源于哪个朝代

七夕节始于中国汉朝。

七夕节的乞巧习俗,始于汉代。东晋葛洪的《西京杂记》有“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,人俱习之”的记载,这便是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。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。

七夕节是流行于中国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。七夕节的妇女穿针乞巧、祈祷福禄寿、礼拜七姐、陈列花果与女红等诸多习俗影响至日本、朝鲜半岛、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国家。

扩展资料:

七夕是一个以女性参与为主的节日,主要强调“乞巧”,女子希望自己能够心灵手巧。这与以织女为主人公的牛女传说有关。织女智慧与善良兼备,又心灵手巧,是中国古代女性尊崇的偶像。七夕节自然成为妇女寄托情思和美好愿望的载体。

七夕节不等同于西方的情人节。西方的节日往往主题单一。而中国的节日主题多样而深刻,如寒食节纪念介子推、清明节祭祀祖先,端午节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等,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结合。七夕节习俗,既是对白头偕老、生死不渝的爱情的尊崇,也是女性祈祷心灵手巧和贤惠聪颖的重要节日。
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
相关推荐

联系QQ邮箱:916431859@qq.com CopyRight © 2013-2019 唯热网,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1013938号-1

郑重声明:本站除标明"本站原创"外所有信息均搜集转载自互联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