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东出生人口比2017年减少57% 二孩出生人口显著下滑

时间:2022-08-02 15:17:10 来源:腾讯

2021年,二孩出生人口甚至开始少于一孩, 2021年7月,三孩生育政策正式出台,据悉山东出生人口和2017年相比减少了57%,具体情况是怎么样的呢?山东每年的人口出生数量是多少呢?和小编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吧。

山东出生人口比2017年减少57%

从数据来看,除了天津、海南的数据还没出炉,各地在“生娃”这件事上都不太乐观。

14个省人口正增长

出生人口在百万以上的省份仅有广东。出生人口在50万至100万的,则有河南、山东、四川、河北、安徽五个省份。

29个省份中,有14个省为人口正增长地区,15个为人口负增长地区。

2021年出生人口排前五的,依次是广东、河南、山东、四川、河北等几个人口大省。但在这几个人口大省中,除了广东的出生人口仍有118万,河南、山东的出生人口已跌破80万,四川、河北两省的出生人口则分别为57万和53万。

过去五年,山东出生人口跌幅最大,相比2017年减少了57%。2017年山东的出生人口占全国的10%,但2021年这个比例跌至7%。

另外两个人口大省河南、河北的出生人口跌幅也分别达到43%和45%。

出生人口前十的省份中,安徽、广西、湖南跌幅都在40%以上。

二孩出生人口显著下滑

从全国来看,出生人口已经连续五年下跌。

近十年来国内出生人口的高峰是在2016年,在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,2016年和2017年出生人口分别达到1883万人和1765万人。但2017年之后,二孩政策的刺激效果开始减缓。

分省份来看,山东的出生人口在2016年达到177万、2017年达到174万,位列全国第一。但自此之后,出生人口就开始一路下滑,到2021年已经跌落至75万。

河南、四川、河北等人口大省也表现出同样的特点,这几个省份近十年的出生人口高峰都出现在2016-2017年之间,之后便出现了持续的下滑。

目前最能“生”的广东省,作为全国唯一出生人口破百万的省份,2021年的出生人口也显著少于2017年(151万)。

而根据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与国家卫健委的数据,对2013年以来不同孩次的出生人口数据计算发现,二孩出生人口在2016年达到高峰,之后便开始不断下降。

2021年,二孩出生人口甚至开始少于一孩。

2021年7月,三孩生育政策正式出台。政策效果如何还需时间来验证。目前来看,近几年,三孩及以上的出生人口占比有所提升,2021年提升至14.5%,但这也与出生人口的大盘下降有关,而数量并未见到显著增长。

育龄妇女变少了

出生人口下滑背后,有两大不利因素。

一是育龄妇女变少了。

数据显示,2021年15—49岁育龄妇女比2020年减少约500万人,其中21—35岁育龄妇女减少约300万人。

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陈卫等研究者在2021年的一项研究中指出,从2013年开始,育龄妇女规模的持续下降,特别是20-29 岁生育旺盛期妇女人数迅速下降,成为近年来出生人数下降的主导因素。

育龄妇女规模下降造成的出生人数下降在2012 年仅6万人,2016 年超过25万人,而2018年和2019年超过30万人。

二是人们的生育意愿下降。婚育年龄推迟、婚育成本上升导致出生意愿下降。

一方面,人们的婚育年龄在逐渐推迟。2020年,中国人平均初婚年龄涨到了28.67岁,其中,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为29.38岁,女性为27.95岁。而2010年中国人平均初婚年龄为24.89岁。 另一方面,上升的婚育成本负担也让许多年轻人不愿意考虑生育。根据陈卫等研究者发起的调查结果,在不想生第二个孩子的女性中,超过 1 / 3 的人表示“经济条件不允许”。其次,“没人帮忙照顾孩子”是导致城市女性不想再生孩子的第二大因素。

自去年三孩政策正式出台以来,全国多个省份都纷纷修改计划生育条例,出台延长育儿假、产假等措施。

包括山东、河南、四川等在内的多个省份均规定,在子女年满三周岁前,每年应分别给予夫妻双方10日育儿假,并在不同程度上延长产假和男性配偶的护理假,其中河南力度最大,规定除国家规定的产假外,增加产假三个月,给予其配偶护理假一个月。

部分省份也出台了配套的普惠托育支持措施。如山东、河南、四川围绕三孩生育政策取消了社会抚养费,并提出从规划、土地、住房、财政、金融、保险、人才等支持措施方面,增加关于推动建立普惠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的相关要求。

但纵观各地目前在计划生育条例上的政策修订,在降低生育养育成本、提供配套支持方面,除了河南等个别省份提出2025年全省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.5个,大部分地区政策并未有明确的目标。

现阶段是我国人口总量由增到减转向,以及人口结构、分布和素质转型的关键时期,如何有效改善和解决生育率持续下滑的问题,将鼓励生育政策落到实处,仍是各地亟需考虑的关键。
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
相关推荐

联系QQ邮箱:916431859@qq.com CopyRight © 2013-2019 唯热网,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1013938号-1

郑重声明:本站除标明"本站原创"外所有信息均搜集转载自互联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